无障碍阅读
首页

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日期: 2025-07-30 信息来源:市统计局

今年以来,面对困难挑战增多的复杂局面,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市委“136”工作部署,持续深化“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顶住了压力,经济运行总体稳健。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8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3%,增速居全省第6位,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和0.5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6.5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982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1021.9亿元,增长5.8%。

(一)三次产业“两稳一快”

1.农业生产形势良好。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8亿元,同比增长4.5%,增速与一季度持平,居全省第1位。其中,渔业增长快拉动强,增长6.2%,对行业贡献率37.1%;种植业增长3.3%,贡献率32.5%,主要品种蔬菜、水果增长稳定,中药材和食用菌等农产品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9.4%和41.2%;林业增长4.5%,牧业增长2.2%,农林牧渔服务业增长8.8%。

2.工业经济支撑有力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52.5%。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683.7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快于省均1.9个百分点,全市33个行业大类中,24个行业增加值正增长,增长面达到72.7%,比去年同期提升9.1个百分点,通信电子、专用设备制造、汽车制造等行业增长较快,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6.5%、16.8%、16.4%。

3.服务业总体稳定。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1021.9亿元,同比增长5.8%,占GDP比重为49.1%,对GDP增长贡献率为44.2%。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速增长,增加值增速达到19.2%,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均保持稳定增长,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5%、6.0%、6.7%、6.2%。

(二)三驾马车“两升一稳”

1.投资增速有所提升。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6%,增速比一季度提升1.5个百分点,快于省均5.2个百分点。分结构看,制造业投资增长15.8%,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6%,民间投资增长3.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3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0.7%;第三产业投资下降4.7%,其中房地产投资下降20%。

2.市场消费有所改善。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0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比一季度提升0.3个百分点。从商品类型看,限额以上贸易单位通讯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增速较快,零售额分别增长101.6、95.2、54.6、49.9%。

3.对外贸易韧性较强。上半年,全市出口总额861.6亿元,增长7.3%,增速快于全国0.1个百分点。从地区看,对东盟、中东、拉美和非洲出口分别增长15.2%、22.9%、10.7%、2.9%,合计拉动全市出口增速6.2个百分点;主要产品看,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0.6%,占比达39.1%,其中光伏电池、汽车零部件、电动汽车出口分别增长23.3%、29.9%、364.3%;纺织服装出口增长7.5%,占比20.4%。机电和纺织两大行业产品出口拉动全市出口增速5.5个百分点。

(三)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

1.新兴产业增势较好。上半年,全市规上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3%、14.4%、10.7%,分别居全省第1、第4、第4位,分别拉动规上工业增长7.9、6和7.4个百分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1%,居全省第2位。

2.创新投入持续加大。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6.9%,工业技改投资增长40.2%;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为47.2%,同比提高0.0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1-5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增长7.9%,高于省均2.1个百分点;占营业收入比重3.09%,较去年同期提高了0.16个百分点。

3.新型消费活力焕发。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贸易单位的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23.8%、智能手机零售额增长92.3%、可穿戴智能设备零售额增长114.3%、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等商品零售额增长99.4%。接待全域游客和过夜游客分别增长12%17.1%,均居全省第3。举办各类营业性演出2590余场次,吸引观众107.8万人次

(四)生产生活保障有力

1.金融存贷款持续增加。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3万亿元,同比增长13.4%,高于全省4.4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位,比年初增加1240.6亿元;本外币存款余额突破万亿达到1.1万亿元,增长6.2%,比年初增加1089亿元。

2.电力供应平稳有序。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19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其中,第二产业134.1亿千瓦时,增长1.8%;第三产业33.9亿千瓦时,增长10.5%。

3.民生保障稳步提升。上半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4.3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64元,增长5.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34元,增长6.5%。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4169 元,增长10.7%。

二、需关注方面

1.供强需弱的情况较为突出。上半年,全市经济保持稳健增长,但需求端相对疲软。从消费看,社零增速虽比一季度有所回升,但仍低于全省0.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8位;零售业销售额增长7.4%,低于全省3.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1位,个人消费贷款下降22.7亿元。从物价看,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2%,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中,改善提升型的消费需求疲软,居住、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价格均环比下跌;从住房需求看,全市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经历了5个月的正增长后,重回下降通道。1-6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8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6%。

2.投资增长后劲略显不足。上半年我市投资增速有所回升,但国有投资比重较高,增速达11.5%,高于面上4.9个百分点,占投资比重达到42.3%,比去年同期提升了1.9个百分点,而民间投资的比重则下降了1.7个百分点,市场投资更趋谨慎,后续投资增长面临较大压力。从相关指标看,全市建筑业用电-23.4%,低于全省16.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0位;建筑业省内产值2.4%,比一季度回落3.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9位;建设部门新办施工许可证的合计新开工面积为-40%,全市上半年出让工业用地4436亩,下降24.9%。从重点领域看,房地产投资下降20%,低于全省3.8个百分点,已经连续29个月负增长。

3.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4.7%,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个百分点,1-5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存货增长5.0%,其中产成品增长6.7%,分别比营收增速快3.3和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增长12.9%,比营收增速快11.2个百分点。1-5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7.8%,规上企业亏损面36%,同比扩大3.4个百分点6月当月营业额负增长的住宿企业和餐饮企业占比分别达到47.5%和51.5%。

4.指标下行风险有所加大。上半年,GDP监测的20项指标与一季度比,增速“10退9进1平”,其中高权重指标回落较快,如规上工业增加值回落2个百分点,批发业销售额回落3.4个百分点,建筑业省内产值回落3.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回落10.4个百分点。从先行指标看,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仍未出现止跌迹象,工业用电增长2.2%,低于全省3.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9位。预计下半年规上工业增速将继续放缓,商品房销售面积难以转正,稳增长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亟需精准施策共同发力,遏制指标增速放缓势头。

三、相关建议

1.聚焦重点行业稳增长。常态化开展重点工业、服务业企业走访服务,强化与总部型、平台型企业的战略合作,加强银政企对接,在大规模设备以旧更新、投融资服务等重大政策中,引入本地金融机构服务,定制个性化金融产品,助力提升利息净收入和佣金手续费收入,提升金融服务附加值。

2.探索外贸新途径稳出口。走出去是化解产能过剩,防止“内卷”的有效途径,积极推进市场多元化布局,组团参展办展,提高参展补贴,加强海外政策合规性指导,拓展东盟、欧盟、非洲等非美市场。建立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支持稳外贸工作和企业诉求,加强贸易促进政策、金融政策和产业扶持政策。

3.放大政策效应稳消费。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在扩大收入的基础上支撑消费需求。多维度激发消费活力,紧扣暑期、国庆等消费节点,结合文旅、赛事等活动,整合湖州丰富的旅游资源,形成特色休闲度假线路;全力争取以旧换新、旧房改造资金,积极联合本地商家开展特色促销等系列活动;加强区县促消费政策协同性的统筹,减少政策内耗,在充分调动各地积极性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差异性,确保市本级和区县促消费政策资金覆盖全年,减少消费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