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首页

农业经济开局良好 存在问题亟待关注 ——2025年一季度湖州市农业经济形势分析

日期: 2025-04-25 信息来源:农业调查处

今年以来,湖州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三农工作决策部署,以千万工程牵引统筹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继续加大农业项目投入,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一季度,全市农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开局良好。

一、农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2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5%增速比去年同期0.4百分点,居全省第1

从产业发展看农业(种植业)产值14.56亿元,增长3.3%;林业产值6.74亿元,增长6.9%;牧业产值5.97亿元,增长1.1%;渔业产值15.99亿元,增长5.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00亿元,增长7.1%

从增长贡献看,农业(种植业)林业、渔业产值增长贡献较大,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贡献率分别为22.4%22.6%35.8%合计拉动产值增长3.6个百分点,对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8%其次农林牧渔服务业、畜牧业合计拉动产值增长0.9个百分点,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贡献率为19.2%

从产值构成看,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之比为30.214.012.433.110.3

二、农业生产主要特点

(一)蔬果面积和产量双增长

一季度,全市蔬菜面积14.92万亩,同比增长2.9%,产量27.51万吨,同比增长5.4%;瓜果类面积4660亩,同比增长11.6%,产量5647吨,同比增长12.2%吴兴区陆三白蔬菜基地新增种植面积70亩,新增产量200吨;安吉县建设美丽菜园536个,种植面积约3600余亩,一季度产量4800余吨;南浔新增草莓种植面积414亩,新增产量444吨。

(二)食用菌、中草药产量大幅增长

一季度,全市食用菌产量1070吨,同比增长28.4%;中草药产量产量441吨,同比增长17.1%。全市新增种植新品种食用菌,德清县高峰村加州菌业采用货架式立体培养,新增金耳菌产量9吨。2024年以来,安吉县中药材规模种植主体40家,规模种植面积为7262亩,产能正逐步释放,一季度,安吉新增铁皮石斛产量25吨。

(三)花卉苗木产业保持稳定

一季度,全市花卉苗木面积26.91万亩,同比下降0.6%近年来,我市主产区长兴等地区大力推动花卉苗木产业转型升级,推广做大拼栽苗、容器苗、造型苗,进一步提升苗木附加值,积极应对房地产市场萎缩和两非整治的影响,确保我市花卉苗木产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四)林业产业增长加快

一季度,全市林业产值增长6.9%,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6.2个百分点。全市笋干产量1.15万吨,同比增长8.0%,竹材采伐1311.67万根,同比增长4.5%随着“千村万元”工程、退化竹林修复工程、林下经济建设工程持续、有效推进,笋干产量增长较快。此外,毛料采集目前处于行业爆发期,增长势头迅猛,如安吉县持续推进竹林机械化进程,2024年完成杭垓镇和村村、章村镇浮塘村毛竹尾料初加工装备和提质增效利用关键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建设。

(五)渔业产量保持较快增长

一季度,全市渔业产量10.56万吨,同比增长7.0%其中,捕捞产量0.19万吨,同比增长12.8%;淡水养殖10.37万吨,同比增长6.9%。一季度,全市大力发展生态高效渔业,全方位、多途径拓展水产养殖增量空间。一是传统池塘养殖产能释放。如安吉县溪龙乡、天子湖镇去年部分甲鱼塘转产,300亩甲鱼塘转养为转为黄颡鱼和鲈鱼等名特水产养殖,平均每亩增产250公斤。二是设施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如南浔区庆渔堂新安装的鱼塘监测设备约1000台套,覆盖面积超1万亩,可增产约20%三是稻渔综合种养产量持续增加。如吴兴区稻渔面积共计3.8万亩,3月小龙虾初步上市,产量增长12吨;南浔区稻蛙面积去年增加约500亩,以尤尤(企业)为例,目前,每天可销售5-6吨。

(六)农业产业项目发展加快

我市围绕农业特色产业、乡村产业新业态,持续强化项目招引力度。据农业部门统计,一季度全市新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56,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7。据统计,全市1-3月在库农业投资项目114个,同比增长75.4%,完成投资额8.34亿元,同比增长378.2%。

三、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畜牧业发展不够稳定,生猪养殖波动较大。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市畜牧业发展不够稳定,三季度和四季度当季畜牧业产值分别下降8.6%和6.2%,今年一季度畜牧业产值仅增长1.1%。生猪出栏大幅下降是畜牧业发展不够稳定的主要原因,一季度全市生猪出栏8.26万头,同比下降23.2%。南浔、德清、安吉生猪出栏同比分别下降39.8%31.5%55.1%同时已布局的蛋禽产业基本达产,产值红利已释放,增速明显趋缓,一季度,禽蛋产量1.24万吨,同比增长9.8%,较上年同期减少37.4个百分点。

(二)渔业首位产业突出,但拉动作用逐步减弱

总的来看,一季度渔业产值约占总产值三分之一是我市一季度的首位产业一季度,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7.0%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渔业产业增幅有所放缓。渔业在经历高速发展期后,水产养殖单位面积产出效率越来越高,池塘养殖水平已达到亩均产出1.12吨,其中鱼类亩均1.47吨,触及产能天花板,池塘养殖产出增幅呈下降趋势,养殖产量提升乏力。一季度,渔业产值对农业总产值增长贡献率为35.8%,比上年同期下降4.3个百分点  

  四、相关建议

(一)促进畜牧业稳定健康发展

一是巩固生猪、湖羊产能,引导养殖户合理调整生产规模,支持生猪、湖羊企业有序释放产能,促进畜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关注生猪、湖羊等重点畜牧业品种存栏量变化,引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经营决策,确保后期市场供应。三是各地围绕我市农业特色产业、乡村产业新业态,加快推进湖羊、蛋鸡产业集群项目,因地制宜推进业产业项目招引落地,持续增强乡村产业发展动力。

(二)推动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力发展高质高效渔业产业,尽快打造我市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为我市农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提供支撑。一是聚焦项目引擎,打造新质产能,加快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立行业标准,推广工厂化、设施化养殖,采用数字化等科技手段,提升渔业产能。二是加大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支持力度,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农民种养经济效益。三是构建品牌矩阵,聚焦地理标志品牌培育,建立市、县、企业三级融合的品牌矩阵,提升渔业产品附加值。

(三)加大农业项目招引力度

一是坚持激发本土产业优势,继续加大高质量农业生产项目引进。落实落细相关激励措施和优惠政策,全面落实签约项目配套扶持政策,全流程做好项目建设、落地等后续服务保障。二是健全完善现代“新农人”培育体系,全面优化现代“新农人”发展环境,全面培养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新农人”队伍。三是继续挖掘本市农业优势资源,积极引进高品质农产品,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