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首页

2024年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日期: 2025-03-27


湖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湖州调查队

2024,湖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深入实施“十项重大工程”,持续深化“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加快打造“六个新湖州”,高质量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全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民生福祉切实增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一、综合[1]

初步核算,2024地区生产总值(GDP[2]4213.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77.1亿元,比上年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977.7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2058.6亿元,增长4.8%三次产业结构为4.246.948.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22057元,增长5.0%

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和国家GDP核算制度规定,2023年全地区生产总值修订为4030.6[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4.347.748.0


    据2024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46.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8.3万人,农村人口108.2万人;城镇化率为68.8%,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9万人,出生率为5.6;死亡人口2.5万人,死亡率为7.4‰,自然增长率为-1.8‰。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0.7亿元,比上年增长0.1%。其中,税收收入325.0亿元,下降6.2%,从主要税种看,增值税140.4亿元下降6.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90.5亿元,下降2.7%。其中农林水、科学技术、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重点支出分别增长11.8%15.4%5.9%1.3%

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262.8亿元,比上年增长6.4%。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0%,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6.7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4%12.6%15.6%,增速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增加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9.3%40.7%10.2%,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2.31.51.2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持续发力。全年净增经营主体1.4万家,7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规模以上工业民营企业3902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1.6%;全年实现增加值1109.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3.1%;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7%,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1.4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97.6%

二、农业和农村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8.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5%。其中,农业产值120.8亿元,增长4.1%;林业产值25.2亿元,增长3.0%;牧业产值23.7亿元,增长3.8%;渔业产值101.2亿元,增长5.7%。粮食播种面积125.4万亩,增长2.8%;粮食总产量55.1万吨,增长2.6%。全年生猪出栏7.07万头,下降31.9%蔬菜种植面积63.8万亩,增长2.6%淡水产品产量68.6万吨,增长7.0%

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完成全市缩小城乡差距共同富裕试点,建成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32个,乡村振兴实际考核实现“五连优”,连续两年夺得“神农鼎”。推进“多田套合”建成集中连片耕地10万亩,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全市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8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超过95%,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8%。全年新招引返乡入乡青年大学生3.6万人,累计培育现代新农人”1.87万名,乡村振兴五类英才达到4万名以上,乡村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1.5万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8%,对GDP增长贡献3.0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3%规上工业33个行业大类中26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达78.8%。其中,通信设备、汽车制造、电气机械的增加值分别增长39.1%17.6%12.7%,分别拉动全市增长1.81.20.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7481.8亿元,比上年增长5.2%;利税569.6亿元,其中利润396.3亿元,分别增长0.5%0.9%。营业收入超50亿元企业达到15家,其中超百亿企业4家。

全年建筑业实现总产值1105.9亿元,比上年下降0.7%,其中,省内产值972.8亿元,下降2.3%市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425.5万方,增长3.3%,其中,新开工面积2352.5万方,下降6.5%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6%;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制造业投资增长13.4%,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0.8 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的36.4%,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投资转型升级稳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4.3%,高于面上11.7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48.7亿元,比上年下降8.8%。商品房新开工面积352.1万平方米,下降24.3%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4.4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9.5亿元,增长3.1%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个行业分别增长10.5%6.6%-1.5%6.3%。全年限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211.9亿元,增长11.6%,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3.5个百分点。

湖州市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0.7%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6%,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约0.18个百分点。其中,畜肉类价格上涨5.3%(猪肉价格上涨10.4%),水产品价格上涨2.4%,鲜菜价格上涨2.1%,鲜果价格上涨1.0%,蛋类价格上涨0.3%。其他七大类价格比上年三涨四降。其中,衣着价格上涨7.8%,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6.0%,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3%;交通通信价格下降1.0%,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8%,医疗保健价格下降0.6%,居住价格下降0.2%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664.0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出口1530.6亿元,增长2.7%;进口133.4亿元,增长3.8%主要市场分,欧洲出口有明显增长,增长10.3%亚洲增长3.1%、拉丁美洲增长2.7%;北美洲、非洲分别下降3.6%5.6%。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额637.7亿元,增长5.0%

全年新外商投资企业192个。实到外资6.6亿美元,增长13.1%

七、交通运输和电信

全年完成客运量464.7万人(不含铁路,下同),比上年下降1.4%,其中公路客运量405.7万人,增长0.4%;客运周转量8.8亿人公里,增长1.7%,其中公路客运周转量8.7亿人公里,增长1.8%。完成货运量2.5亿吨,增长5.8%,其中公路1.5亿吨,增长6.5%,内河9589.8万吨,增长4.7%;货运周转量271.0亿吨公里,增长8.5%,其中公路117.1亿吨公里,增长10.6%,内河153.9亿吨公里,增长7.0%。全年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14798.9万吨,增长8.4%,内河集装箱吞吐量90.6万标箱,增长6.1%

年末汽车拥有量达到121.0万辆,比上年末增加5.9万辆;新能源汽车13.7万辆,增加5.3万辆私人汽车拥有量110.1万辆,增加5.6万辆,增长5.3%,全年小型汽车上牌量13.46万辆。
    全年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累计完成8.9亿件,比上年增长9.6%。其中,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8.3亿件,增长9.4%,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51.2亿元,增长3.3%。其中,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5.4亿元,增长4.3%电信业务收入60.4亿元,增长9.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6.8万户,下降12.2%;移动电话用户450.1万户,增长9.3%,其中5G用户264.7万户,增长21.0%;年末宽带用户208.4万户,增长5.4%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全年金融机构年末本外币存款余额9578.3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住户存款4997.8亿元,增长11.9%;本外币贷款余额1.2亿元,增长14.5%不良贷款率为0.43%

全年证券营业机构股票成交额1.8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代理A股成交1.1万亿元,增长26.8%全年新增上市公司6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66.8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财产险56.6亿元,下降0.8%;人身险110.2亿元,增长4.2%。各项保险赔款和给付支出66.2亿元,增长11.2%。其中,财险赔款40.2亿元,增长4.8%;人身险赔款和给付支出26.0亿元,增长22.6%

九、教育和科技

全市年末拥有各级各类学校497所,全年招收学生14.2万人,在校学生52.8万人,毕业生13.7万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共体共享学校占比达到100%。完成新改扩建中小学19所,新增学位16750全市各类学校拥有专任教师3.5万人,其中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2.3万人;每百名普通中小学生拥有专任教师6.6人。

全年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11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139家,获评省科学技术奖26项。全市7大创谷累计签约科创项目97个,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12个、各类青年人才1.2万人。新增专利授权1696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325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27.01件。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全市年末拥有公共图书馆6个、文化馆6个、博物馆(纪念馆)147文物保护单位433,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覆盖率均达100%新建城市书房13家、文旅驿站13、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25个。复兴大运河(湖州段)古镇集群,完成38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13处文化展示馆修缮布展,南浔古镇接待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完善非遗保护体系,新增2家传统工艺工作站、25家非遗工坊,7个项目亮相G60科创走廊九城市非遗特展。

全市年末拥有体育场地10873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6平方米推动亚运场地设施惠民开放,累计开放320天,受益群众41.2万人次。持续实行全市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推进周三公共体育场馆免费开放6万余场次,受益群众28万余人次。开展公益大培训1026场次,受益群众27.2万余人次。承办国际网球公开赛、皮艇球世界锦标赛、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湖州马拉松等大型赛事100多场次。

全市年末拥有医疗卫生机1677个,卫生院61家、妇幼保健院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792等级医院24家,其中三甲医院6家(含妇幼保健院);拥有执业医师13893人、执业药师1828人。人均预期寿命达82.57

十一、就业、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住户抽样调查,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29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2%,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4.8%,经营净收入增长5.6%,财产净收入增长4.7%,转移净收入增长6.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4484元,增长7.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551元,增长4.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9442元,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797元,增长7.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516元,增长9.6%

全市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239.44万人,比上年增加2.13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74.77万人,增加3.6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97.43万人,增加0.4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53.47万人,增加8.33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360/月。全年新增城镇就业7.7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提高至2260/月。

十二、城市建设和环境质量

加强规划建设管理,城乡品质稳步提升。南太湖未来城、西塞科学谷等重点片区建设,中心城区夜游长廊建成运营,“青绿游廊”步道开工建设。建成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13个、未来社区12个,改造老旧小区14个,打造“美丽小区”156个、“美丽街巷”107条。提升城市安全保障水平,新建地下管网398公里。

扎实开展生态环境领域问题排查整治,实施治气攻坚进位专项行动,PM2.5平均浓度每立方米32微克,空气优良率81.7%,改善幅度均居全省首位。全市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100%,超过3/4的国省控断面达Ⅱ类水质,入太湖水质连续17年保持Ⅲ类以上。完成约1.6万个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工作,推进12个“水韵湖城”项目建设,修复河湖缓冲带28公里。生多保护新突破,浙江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中国首批全球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印发实施《湖州市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2个重点项目纳入省级减污降碳协同标杆项目清单,数量居全省第一。新增190个“无废城市细胞”,2个“无废城市”案例获评年度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最佳实践案例。

 

 

注: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最终核实数以《湖州统计年鉴2025》公布数据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数据进行了修订,2023年以前的历年数据还未修订。

4.地区生产总值数据执行国家统计局2012年制定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5.主要行业统计范围: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法人单位;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和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包括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