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聚焦稳产保供、提质增效,有力推进农业全面高质量发展。1-3季度,全市农业经济运行良好,农、林、牧、渔业发展均有较快增长。但畜牧主要农产品存栏量下滑,渔业高位增长回落等影响,全年农林牧渔业产值持续较快增长,增幅保持全省前列面临较大压力。
一、基本情况
1-3季度,我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86.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0%,增速居全省第2位。分产业看,农业(种植业)产值87.0亿元,增长3.2%;林业产值19.8亿元,增长8.1%;牧业产值15.9亿元,增长8.5%;渔业产值51.0亿元,增长5.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2.6亿元,增长5.5%。
分季度情况看,各季度均保持较快增长,季度之间增幅总体平稳,一、二、三季度农林牧渔业产值增幅分别为4.9%、5.2%、4.8%。
从产业构成看,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之比为46.7:10.7:8.5:27.4:6.7,对1-3季度总产值增长贡献率分别为28.7%、17.0%、14.7%、32.3%和7.4%。
1-3季度湖州市农林牧渔业产值情况表
指标名称 | 产值(亿元) | 占比(%) | 增幅(%) | 拉动增长百分点 |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 186.3 | 100 | 5.0 | |
#农业 | 87.0 | 46.7 | 28.7 | 1.4 |
林业 | 19.8 | 10.7 | 17.0 | 0.9 |
牧业 | 15.9 | 8.5 | 14.7 | 0.7 |
渔业 | 51.0 | 27.4 | 32.3 | 1.6 |
服务业 | 12.6 | 6.7 | 7.4 | 0.4 |
从区县发展来看,前三季度安吉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39.5亿元,增长5.9%、吴兴区为30.5亿元,增长5.6%、长兴县为52.3亿元,增长5.1%、南浔区为30.9亿元,增长4.4%、德清县为33.1亿元,增长4.1%。
二、农业经济主要特点
(一)粮油生产增长较快,安全保障有力有效
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推进“非粮化”整治成果,优化粮油播种面积的补贴政策,粮油规模化种植面积明显增加,超额完成我市粮油安全目标任务。据统计,今年我市冬油菜播种面积达到16.0万亩,增长8.9%,产量2.7万吨,增长8.3%。春粮播种面积37.1万亩,增长10.6%,产量11.1万吨,同比增长11.7%;夏粮播种面积1.2万亩,产量0.5万吨,面积和产量与上年持平。据农业部门数据显示,全市晚稻播种面积达78.1万亩,完成省定任务101%,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
(二)主要经济作物生产总体良好
1.蔬菜生产保障平稳。今年以来,我市气候总体适宜,有利于蔬菜生长,蔬菜单产总体稳中略增,蔬菜生产形势良好,蔬菜价格稳定,菜农种植积极性高,全市蔬菜品种丰富、面积产量稳中有增,市场供应充足。据统计,1-3季度,全市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49.6万亩,同比增长1.5%,蔬菜及食用菌产量79.1万吨,同比增长2.6%。
2.茶叶生产量增质优。1-3季度,我市茶叶产量11531吨,同比增长4.6%。其中,春茶产量8427吨,同比增长4.7%;夏秋茶产量3631吨,同比增长4.3%。今年以来,我市春季茶叶采摘期天气状况良好,温度波动范围有利茶叶生长,采摘期较往年延长7-10天,茶叶品质较上年有所提升,单产提高。同时,为提高茶叶资源利用率,部分茶企探索制作加工红茶、黑茶等。其中,安吉黑茶红茶产量比上年同期增加160吨,同比增长133.3%。
3.园林水果平稳增长。今年以来,我市园林水果面积总体稳定,种植结构持续优化,产量稳步上升。1-3季度,全市园林水果采摘面积11.5万亩,同比增长1.2%,产量14.8万吨,同比增长5.3%。其中,桃子、杨梅和葡萄产量合计10.5万吨,占到水果总产量的74.3%,分别为桃子2.6万吨(增长6.5%)、杨梅产量1.9万吨(增长3.0%)、葡萄产量6.0万吨(增长5.2%)。
(三)林业发展态势良好
今年以来,我市林业发展态势向好。一是林木培育力度加大,安吉县推进林地空间综合治理2万亩,造林、森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大幅增加,同比分别增长63.8%、52.8%和45%。二是疫情后笋干销路打开,农户生产积极性获得释放,笋干产量明显增加。1-3季度笋干产量2.75万吨,增长7.4%。三是林道设施建设促进了竹木采伐量。1-3季度,大径竹采伐量达到3780.2万根,同比增长7.5%。
(四)畜牧业生产快速增长
1-3季度,我市主要畜禽生产呈现快速增长,生猪生产保持向上势头。1-3季度,全市生猪出栏31.03万头,增长11.5%,高于上半年增幅11.4个百分点。禽蛋生产呈现规模化、工厂化生产效应,产能提升很快,为牧业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前三季度禽蛋产量达到2.64万吨,增长76.5%,成为我市继生猪、家禽、湖羊后的第四大畜牧产业。其中,南浔朝一、优嘉、绿康和长兴凤集蛋禽养殖场合计生产禽蛋产量13560吨,占到全市禽蛋产量51.4%。
(五)渔业生产效能提升
近年来,我市着力解决渔业养殖面积扩张与粮食种植矛盾问题,大力推进稻渔综合种养,破解养殖面积增加难题,推广稻蛙、稻鳖、稻蟹、稻-罗氏沼虾和稻田+跑道等综合种养模式,累计面积达20.3万亩,可产出水产品2.3万吨。同时,大力发展池塘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陆基水产养殖、“生态渔仓”等养殖模式,提升设施渔业产量,如南浔东裕陆基渔业示范场建成投产,新增养殖生产水体3.6万立方,亩均产量较传统养殖提升10倍以上。
三、需关注的问题
(一)农业发展后劲凸显不足,保持前列面临压力
前三季度,我市农业经济运行总体良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幅在全省排名靠前,但我市农业经济发展优势尚不稳固,后续增幅保持前列面临压力。一是农业发展后劲凸显不足。前三季度我市种植业、渔业等占比较高的产业增长速度呈现回落态势,增速较上半年均回落0.5个百分点。二是地市之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幅差距较小。1-3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幅前四名地市分别是衢州(5.1%)、湖州(5.0%)、温州(4.9%)和宁波(4.8%),前四名地市之间增幅相临差距均为0.1个百分点。
(二)农业生产成本持续高位,种粮收益持续低迷
因疫情防控、俄乌战争及国际形势等影响,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农资价格持续高位,较2020年上涨了30-50%,种粮耕地租金成本较高,基本在850-1200元之间,人工成本较去年同期上涨10%,严重影响经营主体从事农业生产积极性。种粮比较效益低,含规模补贴的亩均收益仅为300-500元,远低于水产、花卉苗木等4000元以上的亩均收益。
(三)生猪出栏价格上涨乏力,生产形势依然复杂
生猪是我市畜牧业主导产业,占比33%,上半年生猪价格低位运行,三季度虽有所回升,但生产形势依然复杂。据市发改委定点监测的数据显示,上半年生猪出栏价格基本徘徊在15-16元/公斤之间,平均每头生猪出栏亏损215-301元,9月份出栏价格回升到17.5元/公斤,平均盈利12.08元/头,但10月又出现回落下跌,今年以来总体呈现亏损状态。受非瘟疫情及市场行情整体低迷等因素影响,生猪价格低位震荡,上涨乏力,部分规模场站存栏减少。据统计,三季度末全市生猪存栏量同比下降14.3%,将对四季度至明年上半年全市生猪出栏产生不利影响。
四、对策建议
(一)挖掘释放产业发展潜能
1-3季度,我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服务业产业发展较为平衡,对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较快增长都有一定贡献,因此要深挖农、林、牧、渔、服务业等五个产业发展潜力。一是农业经济发展相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作、信息共享和齐抓共管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二是摸排四季度我市主要特色产业发展的难点痛点,推动主导产业发展潜能充分得到释放,提升主要农产品的生产能力;三是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发展农业二产、三产项目带动一产发展。
(二)充分发挥政策推动作用
一是适当提高购买农资补贴,加大对种粮大户、示范区补贴力度,补助农业社会化服务,减轻农业生产成本过快上升压力。二是完善产业扶持政策,支持蔬菜、水果等重点产业发展,补贴补种复养、扩种增养、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三是推进绿色农业生产节本增效。深化“肥药两制”改革,推动配方肥替代平衡肥扩面;大力推广测土施肥、配方肥应用,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三)多举措推动生猪稳产保供
有序开展生猪产能调控,紧盯能繁母猪存栏量等关键指标,指导养殖场科学安排生产,保持合理的生产上市节奏。有效降低生猪养殖成本,用足用好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养殖场整场融资、贷款贴息等金融和财政政策,稳住优势产能。持续抓好生猪疫病防控,开展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预警监测,抓紧抓实畜禽养殖防灾减灾工作,进一步夯实生猪保供稳价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