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湖州市第二次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市第三产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一)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08年末,全市共有交通运输(不含铁路运输,下同)、仓储和邮政业[1]企业法人单位283个,比2004年末增加52个;从业人员1.19万人,比2004年末增加0.04万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行政事业法人单位13个,比2004年末减少9个;从业人员0.11万人,比2004年末减少0.08万人。
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中,交通运输业占89.8%,仓储业占7.4%,邮政业占2.8%;在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交通运输业占94.3%,仓储业占2.4%,邮政业占3.3%(详见表1)。
表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合 计 |
283 |
11909 |
道路运输业 |
143 |
6591 |
城市公共交通业 |
14 |
1569 |
水上运输业 |
33 |
2116 |
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 |
64 |
953 |
仓储业 |
21 |
288 |
邮政业 |
8 |
392 |
(二)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
2008年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28.97亿元。其中,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和邮政业分别占89.9%、7.8%和2.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利润1.53亿元。其中,交通运输业占121.4%(详见表2)。
表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
单位:万元
|
营业收入 |
营业利润 |
合 计 |
289655 |
15339 |
道路运输业 |
179579 |
16597 |
城市公共交通业 |
11549 |
-42 |
水上运输业 |
45325 |
1713 |
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 |
24027 |
347 |
仓储业 |
22466 |
-2168 |
邮政业 |
6710 |
-1108 |
二、房地产业
(一)企业单位数
2008年末,全市共有房地产业企业503个,比2004年增加175个。其中,房地产开发业340个,物业管理企业89个,中介服务业54个,分别比2004年增加156个、23个和17个。其他房地产20个,比2004年减少21个。
表3 房地产业企业单位地区分布
地 区 |
房地产业 |
|
|
|
|
企业个数 |
房地产 |
物业 |
中介 |
其它 | |
(个) |
开发 |
管理 |
服务 |
房地产 | |
总 计 |
503 |
340 |
89 |
54 |
20 |
吴兴区 |
163 |
97 |
36 |
24 |
6 |
南浔区 |
71 |
51 |
11 |
2 |
7 |
德清县 |
85 |
59 |
10 |
12 |
4 |
长兴县 |
107 |
71 |
18 |
15 |
3 |
安吉县 |
77 |
62 |
14 |
1 |
|
(二)从业人员
2008年,我市房地产业企业的从业人员合计0.92万人,比2004年增加0.33万人。其中,房地产开发业0.55万人,物业管理企业0.32万人,分别比2004年增加0.24万人和0.13万人;中介服务业0.03万人,与2004年基本持平;其他房地产0.02万人,比2004年减少0.05万人。
表4 房地产业企业单位从业人员地区分布
地 区 |
房地产业 |
|
|
|
|
年末从业人员 |
房地产 |
物业 |
中介 |
其它 | |
(人) |
开发 |
管理 |
服务 |
房地产 | |
总 计 |
9228 |
5494 |
3246 |
287 |
201 |
吴兴区 |
3691 |
2150 |
1339 |
149 |
53 |
南浔区 |
749 |
521 |
122 |
5 |
101 |
德清县 |
1526 |
1143 |
302 |
59 |
22 |
长兴县 |
2051 |
912 |
1050 |
64 |
25 |
安吉县 |
1211 |
768 |
433 |
10 |
|
(三)主营业务收入、实收资本和营业利润
2008年,我市房地产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107.5亿元,比2004年增加59.9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业105.6亿元,物业管理企业1.4亿元,中介服务业0.3亿元,分别比2004年增加60.0亿元、1.0亿元、0.2亿元。其他房地产0.2亿元,比2004年减少1.3亿元。实收资本92.8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业87.7亿元,物业管理企业1.0亿元,中介服务业0.2亿元,其他房地产3.8亿元。营业利润8.0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业7.9亿元。
表5 房地产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地区分布情况
地 区 |
房地产业 |
|
|
|
|
主营业务收入 |
房地产 |
物业 |
中介 |
其它 | |
(万元) |
开发 |
管理 |
服务 |
房地产 | |
总 计 |
1075473 |
1056163 |
14449 |
2820 |
2041 |
吴兴区 |
377974 |
369957 |
6030 |
1626 |
361 |
南浔区 |
66401 |
63198 |
1792 |
15 |
1396 |
德清县 |
257283 |
254946 |
1699 |
354 |
284 |
长兴县 |
206588 |
201503 |
4272 |
813 |
|
安吉县 |
167227 |
166559 |
656 |
12 |
|
三、批发和零售业
(一)企业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08年末,全市共有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2650个,从业人员2.61万人,分别比2004年增长44.7%和30.6%。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批发业1566个,零售业1084个,分别占59.1%和40.9%。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批发业占53.1%,零售业占46.9%(详见表6)。
表6 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合 计 |
2650 |
26063 |
批发业 |
1566 |
13828 |
农畜产品批发 |
44 |
450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
114 |
2165 |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批发 |
410 |
3116 |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
24 |
158 |
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 |
20 |
543 |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
616 |
5178 |
机械设备、五金交电及电子产品批发 |
196 |
1302 |
贸易经纪与代理 |
15 |
89 |
其他批发 |
127 |
827 |
零售业 |
1084 |
12235 |
综合零售 |
34 |
3627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
48 |
403 |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
47 |
652 |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
46 |
512 |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
497 |
2101 |
汽车、摩托车、燃料及零配件专门零售 |
151 |
2770 |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
101 |
1089 |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修材料专门零售 |
106 |
564 |
无店铺及其他零售 |
54 |
517 |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企业32个,占1.2%,集体企业136个,占5.1%,私营企业2096个,占79.1%,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个,外商投资企业6个,占0.2%。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国有企业占5.1%,集体企业占3.9%,私营企业占51.9%,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1%,外商投资企业占0.1%(详见表7)。
表7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法人单位(个) |
从业人员(人) |
合 计 |
2650 |
26063 |
内资企业 |
2642 |
26001 |
国有企业 |
32 |
1338 |
集体企业 |
136 |
1016 |
股份合作企业 |
24 |
154 |
联营企业 |
4 |
24 |
有限责任公司 |
289 |
8846 |
股份有限公司 |
34 |
976 |
私营企业 |
2096 |
13527 |
其他内资企业 |
27 |
120 |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2 |
31 |
外商投资企业 |
6 |
31 |
(二)资产总计
2008年末,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91.3亿元,比2004年末增长79.7%。
表8 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
资产总计(万元) |
合 计 |
1913480 |
批发业 |
1419580 |
农畜产品批发 |
26914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
193852 |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批发 |
299325 |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
8379 |
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 |
56012 |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
746254 |
机械设备、五金交电及电子产品批发 |
47423 |
贸易经纪与代理 |
6343 |
其他批发 |
35080 |
零售业 |
493900 |
综合零售 |
118157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
24228 |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
42403 |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
37349 |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
19234 |
汽车、摩托车、燃料及零配件专门零售 |
184709 |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
23273 |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修材料专门零售 |
18869 |
无店铺及其他零售 |
25677 |
(三)主营业务收入
2008年,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457.3亿元,比2004年增长94.5%。其中,批发业335.0亿元,零售业122.3亿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76.9%和167.8%。
表9 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
|
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
合 计 |
4573096 |
批发业 |
3349875 |
农畜产品批发 |
41191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
502622 |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批发 |
594623 |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
20263 |
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 |
97410 |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
1624561 |
机械设备、五金交电及电子产品批发 |
133368 |
贸易经纪与代理 |
1342 |
其他批发 |
334496 |
零售业 |
1223221 |
综合零售 |
243603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
13718 |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
29121 |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
31603 |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
29498 |
汽车、摩托车、燃料及零配件专门零售 |
756538 |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
57401 |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修材料专门零售 |
23580 |
无店铺及其他零售 |
38160 |
四、住宿和餐饮业
(一)企业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08年末,全市共有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193个,从业人员0.96万人,分别比2004年增长2.1%和7.7%。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住宿业118个,餐饮业75个,分别占61.1%和38.9%。在住宿和餐饮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住宿业占71.4%,餐饮业占28.6%(详见表10)。
表10 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法人单位(个) |
从业人员(人) |
合 计 |
193 |
9601 |
住宿业 |
118 |
6859 |
旅游饭店 |
74 |
6448 |
一般旅馆 |
40 |
342 |
其他住宿服务 |
4 |
69 |
餐饮业 |
75 |
2742 |
正餐服务 |
56 |
2174 |
快餐服务 |
7 |
309 |
饮料及冷饮服务 |
7 |
57 |
其他餐饮服务 |
5 |
202 |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企业10个,占5.2%,集体企业7个,占3.6 %,私营企业123个,占63.7%,港、澳、台商投资企业6个,占3.1%,外商投资企业4个,占2.1%。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国有企业占5.7%,集体企业占0.5%,私营企业占52.0%,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4.5%,外商投资企业占0.7%(详见表11)。
表11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法人单位(个) |
就业人员(人) |
合 计 |
193 |
9601 |
内资企业 |
183 |
9099 |
国有企业 |
10 |
548 |
集体企业 |
7 |
44 |
有限责任公司 |
37 |
3113 |
股份有限公司 |
2 |
22 |
私营企业 |
123 |
4991 |
其他内资企业 |
4 |
381 |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6 |
430 |
外商投资企业 |
4 |
72 |
(二)资产总计
2008年末,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为29.9亿元,比2004年末增长72.2%。
表12 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
资产总计(万元) |
合 计 |
299242 |
住宿业 |
251506 |
旅游饭店 |
234152 |
一般旅馆 |
7549 |
其他住宿服务 |
9805 |
餐饮业 |
47736 |
正餐服务 |
32503 |
快餐服务 |
12149 |
饮料及冷饮服务 |
485 |
其他餐饮服务 |
2599 |
(三)主营业务收入
2008年,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11.1亿元,比2004年增长35.0%。其中,住宿业7.8亿元,餐饮业3.2亿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47.0%和12.8%。
表13 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
|
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
合 计 |
110703 |
住宿业 |
78432 |
旅游饭店 |
73883 |
一般旅馆 |
2934 |
其他住宿服务 |
1615 |
餐饮业 |
32271 |
正餐服务 |
26197 |
快餐服务 |
3593 |
饮料及冷饮服务 |
218 |
其他餐饮服务 |
2264 |
五、其他第三产业
(一)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08年末,全市共有从事其他第三产业[2]的法人单位数5301个,比2004年末增加565个。从业人员11.70万人,比2004年末增加1.92万人。其中,企业法人单位1721个,从业人员2.58万人,行政事业及其他非企业单位3580个,从业人员9.11万人(详见表14)。
表14 其他第三产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
法人单位(个) |
从业人员(人) | ||
企业 |
行政事业 及其他 |
企业 |
行政事业 及其他 | |
合 计 |
1721 |
3580 |
25831 |
91146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307 |
28 |
3771 |
719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823 |
89 |
11801 |
1504 |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
225 |
89 |
3656 |
2127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106 |
70 |
3051 |
2225 |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
95 |
21 |
1182 |
192 |
教育 |
40 |
573 |
943 |
30576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
72 |
233 |
507 |
15423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52 |
82 |
919 |
1497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1 |
2395 |
1 |
36883 |
注:本表合计数中不含金融业。
(二)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
2008年末,其他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营业收入194.2亿元,营业利润35.0亿元。在营业收入中,金融业、信息传输及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所占比重分别是64.0%、14.5%和13.0%,三个行业合计占91.5%。营业利润中,上述三个行业分别占71.3%、17.1%和9.8%,合计占98.2%(详见表15)。
表15 其他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
单位:万元
|
营业收入 |
营业利润 |
合 计 |
1942316 |
349647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280991 |
59817 |
金融业 |
1243993 |
249368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252137 |
34300 |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
55781 |
8526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58106 |
-3578 |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
11373 |
983 |
教育 |
8535 |
360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
20280 |
220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1121 |
-349 |
(三)行政事业和其他非企业法人单位的资产、收入和支出(或费用)
2008年末,其他第三产业中的行政事业单位和其他非企业法人单位固定资产原价173.6亿元,全年收入合计172.4亿元,全年支出(或费用)合计160.6亿元(详见表16)。
表16 行政事业和其他非企业法人单位固定资产、收入和支出
单位:万元
|
固定资产原价 |
本年收入合计 |
本年支出(或费用)合计 |
合 计 |
1735834 |
1723635 |
1606306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31145 |
14393 |
13240 |
金融业 |
11746 |
350 |
13714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34195 |
24396 |
22759 |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
27711 |
38096 |
35471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43172 |
68302 |
53233 |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
3659 |
2643 |
1986 |
教育 |
411322 |
302197 |
292859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
303186 |
300338 |
296353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01305 |
35410 |
25420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768392 |
937510 |
851272 |
注释:
[1]交通运输业:包括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城市公共交通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
[2]其他第三产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3]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